國人主食為米,台灣一年大約生產150多萬噸,單單國人就消耗了130多萬噸,但是因為臺灣氣候環境高溫潮濕,稻米在栽種儲運過程中亦可能遭受生物性、物理性或化學性等汙染或因處置不當而變質,為維護民眾食用安全,所以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針對食米目前訂有「食米重金屬限量標準」、「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標準」及「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」。 因台灣進入工業化社會,對環保也毫無概念導致現在土地大都受到環境的污染比較多,稻米容易經由空氣、土壤或水受到砷(As)、鎘(Cd)、 銅(Cu)、汞(Hg)、鎳(Ni)、鉛(Pb)及鋅(Zn)等重金屬汙染,尤其是鎘(Cd)最容易被吸收,是造成痛痛病的主要原因。(食米之重金屬及真菌毒素限量標準如下圖表一) 現在食用米當主食的人也越趨減少,這都是一種警訊。如何解決受汙染農地,減少農藥的使用,需要業者、農民、政府的互相配合。